常见问题解答当前位置:首页/统计知识/常见问题解答

国民经济核算

发布时间:2016-12-13 11:17:00          编辑:          来源:

  1 问:如何核定企业的增加值?

 

  答:对于某一企业来说,可以按照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或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来计算其增加值。

 

  核算企业增加值,首先应确定企业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若企业有多种行业的经营活动,应尽可能地按产业活动单位划分归属到相应的行业,再按照生产法或收入法来计算各行业的企业增加值,加总后得全部企业的增加值。

 

  2 问:建筑业增加值如何扣除价格上涨成分?如何理解可比价格?

 

  答:建筑业扣除价格因素(无论上涨还是下降)的方法,目前是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具体的价格指数是“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可比价格的核心就是可比,即不含价格因素。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是把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按某个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从而使两个不同时期的价值进行比较时,能够剔除价格变化的影响,以反映物量变化,反映生产活动成果的实际变动。现一般用价格指数缩减法或物量外推法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 问:年度GDP数据出来后,需要对季度数据做什么样的调整?如何调整?

 

  答:我国年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通常,年度GDP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后,要根据年度数据对季度数据进行修订,使季度数据与年度数据保持一致。我国目前对季度GDP数据修订的方法是比例衔接法。

 

  比例衔接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现价和不变价增加值分别进行衔接,GDP、三次产业增加值是衔接后的行业增加值的汇总。即,衔接后的农林牧渔业季度现价增加值为第一产业季度现价增加值;将衔接后的工业和建筑业季度现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衔接后的第二产业现价增加值;将衔接后的第三产业各行业现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衔接后的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将衔接后的三次产业现价增加值加总,得到衔接后的季度现价GDP。不变价GDP和不变价三次产业增加值的衔接方法与现价相同。

 

  4 问:如何将季度GDP转换为月度GDP

 

  答:我国的GDP核算目前只有季度和年度核算,没有月度核算。其中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两者的关系是:先有季度数据,再有年度数据;待某年度GDP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结果出来后,该年度的季度数据要以之为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季度数据作为下一个年度的季度核算的基期数据。不会在没有季度核算的情况下,直接由年度核算数据得出季度数据。

 

  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如此,不会在没有月度核算的情况下,直接由季度核算得出月度数据。因此,无法将季度GDP转换为月度GDP

 

  5 问:政府消费支出下面包含了什么子项目?经济建设费、社会保障等支出算不算政府消费?

 

  答:支出法GDP中的政府消费主要包含科教文卫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公共安全、外交等各项支出中的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经常性支出。经济建设费属于投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都不算政府消费。

 

  6 问:在哪儿能查到“中国居民储蓄率”,该指标如何计算?

 

  答:居民储蓄率可通过“中国资金流量表”相关数据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居民储蓄率=住户部门总储蓄 / 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

 

  其中,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 住户部门最终消费。

 

  7  问:中国有全社会的总产出数据吗?

 

  答:我国有全社会总产出数据,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中可以查到该数据。

 

  8 问: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如何计算?

 

  答: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增加值增量均按不变价格计算。

  例如: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指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等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9 问: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三个数据之间有何差别?

 

  答:按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分为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我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顺(逆)差等指标。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注意分清各指标之间的差别。

 

  1. 最终消费支出中的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别。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支出,以实物收入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自产自用的货物价值,银行中介服务支出,保险服务支出、自有住房服务支出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二者主要差别表现在:一是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包括了城乡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而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资,不属于消费;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服务性消费,例如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自有住房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而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对这些非物质性服务的消费。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牧产品,而居民消费支出则包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

 

  2.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别。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主要基础资料来源。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购置费、旧建筑物购置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这些内容。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500万元以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产品的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方面的支出。四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收入和房屋建造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商品房销售增值,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这一内容。

 

  3.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逆)差额的差别。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的资料来源是外汇管理局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是指实际进出口我国国境的各种货物总金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顺(逆)差额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统计范围不同,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不包括服务贸易差额。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既包括货物贸易差额,也包括服务贸易差额。二是计价方法不同,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口是按到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中的货物进口是按离岸价格计算的。货物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之间存在运输费用和保险费用等方面的差别。

 

  综上所述,不能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三个统计数据直接套用或等同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附件